《鐵血戰(zhàn)士》
1987年,施瓦辛格飚著一身腱子肉,在叢林中與鐵血戰(zhàn)士血戰(zhàn),全程智商武力值max,但是最刺激到觀眾的,還是那時不時出現的“熱成像視角”。
面罩有熱成像功能,別想逃脫它的視線。鐵血戰(zhàn)士可以說是從宇宙深淵穿越而來的暴力元祖,在整個宇宙四處穿梭屠戮,不屠婦孺弱者,只為挑戰(zhàn)最強者,隱身技能、微晶爆炸、熱成像探測,擁有最先進的武裝科技,裝備了所有最具攻擊力的冷兵器,但他們卻是靠實力說話的肉搏派。
第二部結尾,黑人警察在飛船中以一己之力,打敗了一名鐵血戰(zhàn)士,緊接著一群鐵血戰(zhàn)士出現在飛船上,正當黑人警察認為自己必死無疑的時候,一位鐵血戰(zhàn)士長老送給了他一支老式手槍,并安靜地離開。
蒸發(fā)密令
在電影《蒸發(fā)密令》里有這樣一個鏡頭,施瓦辛格為了躲避持有熱成像儀的對手的追殺,跳進了裝滿水的浴缸里,以便將自己的溫度和周圍保持一致,從而試圖遮蔽自己的紅外信號源,避免熱成像儀的偵查。
反派手握重型武器懟他進行掃射的時候,出現了很多透視的鏡頭。但其實這里運用的并不是純粹的紅外熱像技術,因為紅外熱像不可能把人透視到如電影鏡頭中出現的這樣骨頭分明,這更像是紅外和多種技術融合之后的效果。
黑科技與熱紅外技術
什么叫做步態(tài)識別呢?電影中,當生物個體通過識別走廊的時候,所有參與步態(tài)監(jiān)測的攝像頭對其進行全方位掃描,并及時對步態(tài)特征做出識別和分析,如果服務器的儲存檔案中沒有他的步態(tài)信息,則啟動攻擊程序,此密碼的安全程度幾乎達到了無可破解的程度。因為生物個體,比如人類在身體和生理上的差異,導致了每個人的走路姿勢存在很大的不同。
要準確完成目標的識別,通常包括步態(tài)檢測、步態(tài)特征提取和步態(tài)識別3個過程。首先要解決的,就是如何消除外在因素的影響,準確提取運動人體的目標特征。為了解決這個難題,科學家們想到了紅外熱成像。
在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幫助下,步態(tài)識別的對象只需要正常行走就能完成識別過程,并實現遠距離的身份識別,無需額外的光源輔助,具有性能穩(wěn)定、靈敏度高、誤報率低等優(yōu)點,在主動防御上有突出的性能,適合各種安全報警的場合。
邊境殺手作為一部緝毒題材警匪片,《邊境殺手》想說的事情也許算不上深刻新鮮。毒品世界中非黑即白價值觀的不再適用,所有個體都會成為受人操控的棋子。
影片對于紅外熱成像鏡頭的使用倒是可圈可點。
比較接近紅外熱成像在軍事上的應用,尤其是長鏡頭描述追擊的這一段,恰到好處。
九年前一部紀錄片悄然走紅,《海豚灣》一舉拿下了當年的最佳紀錄長片獎項,在豆瓣也一直保持著9.3分的高熱度,但是在引起熱議的背后,卻是殘酷的殺戮和被掩蓋的真相。紀錄片一開始,就顯示出拍攝的不易和艱辛。旁白敘說耐人尋味、夜視鏡下影像資料一片熒光、配樂氛圍緊張又詭異。拍攝的過程中,他們還受到了來自當地民間團體的恐嚇、辱罵乃至人身挑釁。
為了獲取證據,制作團隊想了很多辦法:集體夜晚行動、著夜行衣活動、借助軍用熱成像儀偷拍。這一切的辛苦都只為了還原一個真相,那些神秘失蹤的海豚們被人們肆意的宰殺販賣。
影片中這句對紅外熱像技術的描述不夠準確,但情有可原奔波數日,無數個方案的推敲以及每個無眠之夜的勇敢無畏,終于等到了這一刻:他們成功記錄下了太地町漁民屠殺海豚的影像資料。